2022年6月2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第二批青年志愿者,目前就读于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的王智巍同学,已圆满结束工作并顺利回国。让我们一起回顾他这六个月的志愿服务历程。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共同组织实施,联合有关高校选派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到联合国有关机构开展国际志愿服务,服务岗位以“一带一路”沿线国的联合国机构为主的项目。该项目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载体,是“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助推中国文化、贡献中国力量”的重要途径,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走向国际、承担使命、展现中国青年风采的生动体现。

自2019年起,项目第一批由国内7所高校选派了8名联合国国际志愿者,分别服务于联合国在老挝、缅甸、泰国、土耳其、美国等5个国家的7个不同机构,服务内容涉及所在国志愿服务能力建设、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本次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是第二批招募,主要面向双一流高校招募24名高校优秀青年志愿者,赴纽约联合国总部、阿联酋、哈萨克斯坦、泰国、土耳其等国家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经过前期遴。饧自谙咧辈コ晒θ胛П敬15所派出高校。
该项目是继加入由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我校参与的又一个团中央的重要海外志愿服务项目,将推动云大青年学子走出国门,以志愿之心专业服务世界,充分展现中国青年的昂扬风采。
2021年6月,校团委会同学工部、国交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专门工作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志愿者招募遴选工作。按照团中央的相关要求,根据1:3的比例,经过学生自主报名、学院推荐、校内选拔、学校政审、校内公示等环节,共有3名本科生同学被选拔为志愿者候选人报送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经过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和联合国相关机构考核等环节,最终确定王智巍同学成功入。2021年12月出发前往迪拜开展为期6个月的志愿服务。

王智巍同学目前就读于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曾担任地球科学学院院学生会主席、2017级大气科学菁英团支部团支书等学生骨干职务。在大学期间,他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在迎新活动上前后奔波、在海埂大坝上保护红嘴鸥的生存环境、为藏区儿童捐赠书籍、给呈贡敬老院的老人送去温暖……致力于将志愿服务精神贯彻在大学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在专业学习方面,王智巍同学还组织参与了新时代全国高校地球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和“海亮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通过扎实的学习不断强化专业技能。
王智巍同学说:“参与志愿服务是上大学以来我做的最坚定的选择。志愿服务是不含功利、不计回报的,唯一的报酬可能就是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中,自身能力和奉献意识的提升,我认为这才是志愿服务对自身的价值。”

组织参与活动(第一排右一)

组织参与活动(第一排左四)
2021年12月3日,王智巍同学独身一人踏上了前往迪拜的征途,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在这半年里,王智巍同学服务于世界绿色经济组织——中东、北非、南亚区域合作中心(WGEO-RCC MENA&SA,以下简称RCCMENA&SA)迪拜办公室,担任气候变化助理一职,受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迪拜气候变化与环境部共同指导。RCCMENA&SA致力于将地方、区域和全球资源用于气候行动,促进各国对《巴黎协定》、国家适应计划、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发展路线和其他相关政策在实施区域内国家的战略。

平时的工位

在expo2020UN Hub
工作期间,王智巍主要负责RCCMENA&SA网站的运营和更新;RCCMENA&SA官方新闻稿的撰写和发布;支持中东、北非和南亚地区相关数据库的有效开发、运维;组织参与宣传活动和能力建设活动(实体/虚拟),与相关联盟、机构、利益相关者开展合作;有针对性地识别和调查区域内有影响力的重点企业和组织并进行数据分析等工作。

参与新闻发布会

组织MENA Climate Week中Action Hub活动

MENA Climate Week 同事合影(第二排右四)
王智巍说:“在这半年的志愿服务当中,我的许多技能得到了提升,并结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互相学习,相互包容,深深地感受到了联合国组织的国际背景以及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在这段期间,非常感谢学:椭泄嗄曛驹刚咝岬闹С趾凸睦,让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工作当中。同时,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青年和云大青年的风采。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收获颇多,也使我坚定了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前进之路,希望在未来可以有更多机会在不同的舞台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和同事合影(第一排右二)